close
參與台大此次舉辦ECFA公共政策論壇第一場,
與談人包含陸委會高長副主委、經濟部林聖忠次長、台大林向愷教授、
陳博志教授、劉錦添教授。
引言者為中研院胡勝正院士。
很顯然地,與談學者安排即是希望參與者能夠同時面對贊成與反對意見,
給予同等聆聽與思考的空間。
綜觀而言,我依舊肯定此次論壇的價值,
提供充分的訊息與平台讓我輩對於經濟與政治以及公共政策有興趣者彼此交流。
以下簡短敘述各方考量點以及自己淺見,若有錯誤閱者歡迎留言討論。

官方的考量點在於倘若未簽署ECFA將使我國自外於目前世界盛行的區域整合,
並且同時面對中國過往打壓我國與其他各國經貿協議的歷史行為,
致使目前包含新加坡、韓國、美國等依舊對於與我國簽訂FTA抱持觀望態度。
因此倘若先行簽署此經貿協定架構,即有如先確立未來自由貿易的架構,
至於實質內容將可持續依況調整;
並且簽署後或許有利於我國與他國的FTA協商。

台大林教授提出中華經濟研究院所使用的GTAP模型限制在於:
假定充分就業以及勞動可自由移動轉業。
此假設與現實狀況偏離甚多,並且經濟部採用「專業」調整將研究數據進行微調,
對於一般均衡模型而言應是牽一髮動全身。
另林教授提出目前研究未考量廠商投資區位選擇變因:
面對未來ECFA簽署之後,國外及本國廠商將因中國具有勞動及政府補貼優勢,
傾向選擇於中國設廠將商品以零關稅方式銷至台灣,
而非設廠於台灣將商品以零關稅方式外銷至中國。
林教授特別提出台灣應發展方向為增加與其他歐美國家的經貿合作,
並且積極與歐美國家簽訂FTA;
同時必須強化台灣產品除關稅之外的競爭力,才是長久之計。

我認為截至目前為止政府並未針對受害產業將進行何種補貼補償規劃進行詳盡說明。
與談經濟部林次長提及由於目前尚未與中方協商,
無法了解真正談判將會達到何種程度的協商結果,
因此尚未針對補償計畫提出進一步的規劃。
此種理由我無法接受的原因在於,
依次長之意,目前政府似也不了解談判的底線究竟在何處,
談判的走向將會帶領台灣走向何處,
政府一廂情願地聲明爭取有限度開放農工產品零關稅以及不開放大陸勞工來台,
究竟有多少機率能夠獲得中方的應允?

我同意林教授所提的未來發展方向,
同時也明白實務運作中方對於我國與他國簽訂FTA的有形無形干擾與阻礙。
政府所提出簽訂ECFA方案並非目前膠著狀態解決之道,但不失為其一解決辦法。
惟依舊存在不確定因素在於與中方簽訂ECFA之後,
如何確保其他國家不會以其他理由暫緩與我國FTA的協議。


「每個經濟模型都有其限制與假設,
 重要地是我們必須如何面對正確的問題使用合宜的模型。」
這句話是在進入研究所這半年裡,
聽到足以改變我對於經濟學研究認知的其中一句。
各家說法紛紜,每個學說都有不同的假設條件。
面對是否簽署ECFA不可逆的協商談判議題討論,
經濟研究的結果與理論的闡述究竟能夠反映多少的現實社會?
從事經濟學術研究的意義究竟何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gwillw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